201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2012/10/16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点击:

 

一、人才需求分析

(一)高科技时代对数学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

高科技时代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许多科学技术的核心往往是数学,

交叉学科的核心也往往是数学,所以人才竞争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一大批有较宽视野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数学人才。

近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我们都可以看见一种有趣的现象:一批原来从事数学研究的人转身投向其它研究领域

或技术开发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金融、经济,以及各种工程计算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甚至成为其中的领袖人物。

这种现象不仅在发达国家屡见不鲜,在我国也有很多。例如,我国计算机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许多代表人物,都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

我们调查了数学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其中很大比例的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数学工作,而是进入了其它领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业,

金融与保险业,军工乃至安全部门等等。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人才市场对数学人才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

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后五年的人才市场,将继续朝数学人才需求旺盛的方向发展。

高科技人才市场出现青睐数学人才的现象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暂时的,而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需要。其中的原因,

不仅是因为数学人才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上有较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许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专门数学知识。

(二)社会需求的五类数学人才

1、专职数学研究人员。

它包括理论数学的研究人员和应用数学的研究人员。高水平的理论数学研究人才是我国基础数学发展的保障,

是把我国建成数学强国的需要。这类人才的来源主要是高水平大学中的博士及博士后。由于它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

少而精,所以社会对这类人才的关注,主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应用数学的研究人员,也需要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

并且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由于数学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所以这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会远远多于

理论数学的研究人才。这类人才的来源,也主要是硕士、博士。所以今后,攻读研究生将是数学本科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去向。

2、交叉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

相当一批数学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会转身投向交叉学科或其它研究领域。这些研究领域的核心或关键常常是数学,

因此,有较强数学功底的人才在其中会大有用武之地。除金融数学、生物数学、经济数学、保险精算等历史较长的交

叉学科外,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如生物信息、金融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软件工程、数理语言学、

计算化学、计算材料学等,也需要一批数学人才。这类人才的需求数量较大,

且逐年增加。它的来源一部分是数学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3、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师。

它包括数学学科两个专业的教师和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教师(即公共数学课教师)。

4、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

5、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这类人才的需求数量是很大的,如精算师、经济师、软件设计师、统计师、工程计算专家、网络安全专家、

国防科技专家,等等,需求层次不但有硕士、博士,同时也需要相当大数量的本科毕业生。这一类数学人

才的需求,估计将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由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变化迅速的,所以,“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将会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 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软件设计与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或继续攻读研究生。

三、培养基本要求

表一:素质结构及培养途径分解表

素质名称

培养途径

政治素质

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政治修养类课程,

开办业余党校等活动实现。

道德素质

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伦理学》、

《就业指导》等道德修养类课程,开展劳动、

校园文化等活动实现。

业务素质

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知识教育,专业核心技能、

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实现。

身心素质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身心修养类课程,

通过军训、各类体育运动及其它校园活动实现。

表二:能力结构及培养途径分解表

能力名称

培养途径

基本

能力

学习能力

通过开设《学习方法论》

等学习理论类课程,入学教育,

课内外教学实践以及开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文献检索》等获取信息类课程实现。

交流协作能力

通过开设《大学英语》、《公共关系学》、

《管理学》等课程,参加实习、社会实践、、军训、劳动、

校园文化等活动实现。

思辨能力

通过开设《逻辑学》、《数学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以及组织开展辩论比赛等课内外教学活动实现。

基本创新能力

通过开设《科研方法论》、《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等课程,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实现。

专业能力

心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等课程,

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计算机编程和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分析》、《信息论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及相应的课程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

算机软件的编程方法和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

技术开发或研究的初步能力

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运筹学》、《数值分析》、《金融数学》、

《数据分析》、《信息论基础》、《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

《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视信息科学、计算科学

、运筹与控制科学等知识体系的合理整合以及相互交叉渗透,同时强调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实现 。

它能力

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开设《数学建模》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

计和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予以实现。重视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在工程

技术、信息处理等实际问题上的应用与实践。

外语应用能力

通过开设《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并组织考取英语等级证书、

各种英语竞赛等过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应岗能力

考取程序员、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教师资格证书等证书,参加

精算师培训获得精算师证书、参加经济师培训获得经济师资格证书

四、主干学科

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分布表

学年

学期

课    程    名    称

1

数学分析

代数与几何

大学英语Ⅰ

2

数学分析

代数与几何

大学物理A

大学英语Ⅱ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离散数学

大学物理A

大学英语Ⅲ

4

数据结构与算法

常微分方程

大学英语Ⅳ

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

5

6

7

8

六、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环节

核心项目

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大学英语、物理实验、数学建模实践、数据分析实验、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

数学建模实践

工程基础训练平台

金工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应用程序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学软件应用实验、程序员考证、JAVA 程序设计

应用程序设计

综合运用实践平台

文献检索、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

毕业设计

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

平台

军事训练、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比赛、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团活动

/

七、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38

八、毕业标准与学位授予条件

(一)毕业最低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 181.5 学分方可毕业;全校性选修课 8学分以上;

(二)授予学位  修业期满,取得足额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授予 理学  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总学时 总学分 学时分配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核方式
1 2 3 4 5 6 7 8
公共基础课程 核心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4 64 0       4        
  大学物理A 64 4 64 0 *    4            
  大学物理A 48 3 48 0 *      3          
  大学英语Ⅰ 64 4 48 16 4              
  大学英语Ⅱ 64 4 48 16   4            
  大学英语Ⅲ 64 4 48 16     4          
  大学英语Ⅳ 64 4 48 16       4        
一般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3 48 0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3 48 0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2 32 0   2              
  形势与政策 32 2 32 0   散进行,每学期1次讲座,每次4课时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I 32 1 0 32   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Ⅱ 64 4 32 32     4            
  大学语文 24 1.5 24 0   2              
  心理健康教育 32 2 24 8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 16 1 16 0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 22 1 16 6             2    
  体育Ⅰ 36 1 4 32   2              
  体育Ⅱ 36 1 4 32     2            
  体育Ⅲ 36 1 4 32       2          
  体育Ⅳ 36 1 4 32         2        
公共基础课程小计 926 51.5 656 270   15 17 12 10 0 2 0 0
专业基础课程 核心必修   数学分析Ⅰ 96 6 96 0 6              
  数学分析Ⅱ 96 6 96 0   6            
  代数与几何Ⅰ 80 5 80 0 5              
  代数与几何Ⅱ 64 4 64 0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80 5 80 0     5          
  离散数学 48 3 48 0     3          
  常微分方程 32 2 32 0       2        
  数据结构与算法 64 4 48 16       4        
一般必修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8 3 32 16       3          
  数据分析 48 3 32 16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48 3 32 16         3        
  运筹学 48 3 32 16           3      
  专业英语 32 2 32 0           2      
  数学建模 48 3 32 16             3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832 52 736 96   11 10 11 12 5 3 0 0
核心必修课程学分合计 992 62                      
专业课程 一般必修课 软件设计 软件工程 48 3 32 16           3      
操作系统 48 3 32 16           3      
JAVA程序设计 48 3 32 16             3    
                           
方向一小计 144 9 96 48           6 3    
数据挖掘 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 48 3 32 16           3      
社会网络挖掘 48 3 32 16           3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48 3 32 16             3    
                           
方向二小计 144 9 96 48           6 3    
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16 16             2    
  最优化方法 48 3 32 16             3    
  Web程序设计 32 2                 2    
  多媒体技术 32 2               2      
  计算机辅助设计 48 3               3      
  数学分析(续) 32 2                 2    
  高等代数(续) 32 2                 2    
  西方经济学 48 3               3      
  证券投资学 48 3                 3    
  保险精算 48 3               3      
  货币银行学 48 3               3      
  信息论基础 48 3               3      
  算法设计与分析 48 3                   3  
  动态规划 48 3                 3    
  复变函数 32 2               2      
  实变函数 48 3                 3    
  数值分析 48 3               3      
  金融数学 48 3                 3    
  应用随机过程 48 3               3      
  编译原理 32 2               2      
  计量经济学 48 3                   3  
  计算机仿真 32 2                   2  
  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 48 3                   3  
  WINDOWS程序设计 48 3 16 32             3    
  .NET程序设计 48 3 16 32               3  
  模式识别基础 48 3 16 32               3  
  传感器网络挖掘 48 3 16 32               3  
专业选修最低学分   8                      
理论课程周学时 11 10 11 12 11 6 0 0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必修课 分散实践 大学物理实验AI 28 1         2            
大学物理实验AII 28 1           2          
         
分散实践小计 56 2 0 0                  
集中实践(周) 文献检索 1 1      
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 2 2       课外进行
社会实践 2 2       课外进行
数学建模实践 2 2                   2  
数学软件应用实验 2 2               2      
数据分析实验 2 2                   2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 2 2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 2 2           2          
应用程序设计 2 2                   2  
JAVA程序设计实践 2 2                 2    
数据库课程设计 2 2                   2  
生产实践 2 2                   2  
学年论文(综合设计) 2 2             2        
军事理论与训练 2 2       2              
金工实习 1 1         1            
C语言程序设计 1 1         1            
毕业实习 4 4                     4
毕业设计(论文) 14 14                     14
综合素质 4 4       课外进行
集中实践小计 51 51                      
理论必修学分合计 112.5
实践教学学分合计 53
全校性选修课最低学分 8
专业选修课最低学分 8
学分总计(理论+实践+选修课) 181.5
注:为考试课程。
十、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要求 课程类别 理论课学时 学分 比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程 926 51.5 28.4%
专业基础课程 832 52 28.7%
专业课程 144 9 5.0%
实践教学环节 / 53 29.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28 8 4.4%
全校性选修课 128 8 4.4%
合计 2030 181.5 100.0%
十一、各学期教学工作安排表
     周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假期
                                         
                                         
                                        
                                *       
                                         
                                         
                                ×  ×  ×  ×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        毕业设计         +  毕业教育          考试        :专业实习(穿插)              入学、军训教育         课程设计        * 学年论文(综合设计)        × 机动         假期 
十二、本专业辅修教学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总学分 学时分配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考核
1 2 3 4 5 6 7 8
1 数学分析 192 12 192 0 6 6            
2 代数与几何 144 9 144 0 5 4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80 5 80 0     5          
4 离散数学 48 3 48 0 3              
5 数据结构与算法 64 4 48 16       4        
6 常微分方程 32 2 32 0       2        
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8 3 32 16       3          
8 数据分析 48 3 32 16           3      
9 运筹学 48 3 32 16           3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 48 3 32 16         3        
11 数学建模 48 3 32 16             3    
学分合计 50

关闭